2011年的LED产业,可谓一路风雨一路歌。疯狂投资,窝蜂上市,成本上涨,专利战,产能过剩,价格战,中小企业举步维艰……构成了今年LED产业的万象丛生。产业浪花淘尽无数英雄,有人欢喜,有人叹息。虽然问题不断,但不能否认,中国LED产业正在夯实基础,接连取得重大突破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国LED产业的明天会更好。总结今年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明年.
关键一:鱼龙混杂
中小企业举步维艰
国家力挺LED新兴产业的发展,因此政府扶持也成了LED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。但是有一个问题:国家只关心国家有没有,地方政府只关心产业在不在本地。政府官员不会去细致了解市场的波动情况,只要产业链搞得全、数据很漂亮,企业怎么样是不会管的。陷入这样的误区,LED产业就会走向畸形发展。
例如,一方面是LED产业市场整体颓势,广东佛山大部分LED中小企业订单下降、举步维艰;另一方面南海罗村又抛出了10年投资300亿元围绕LED产业基地打造“光明新城”的新规划。有行业人士指出,地方政府对LED行业的盲目扶持是导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。但也有人士指出,目前LED行业的困境源于海外市场的萎靡,也是新兴产业成长的必然。
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时,国内LED产业尚能逆市上扬,为什么今年就出现颓势呢?分析人士指出,国内LED今年的困境源于“前方堵了”,而后方“给力过猛”。“前方堵了”是说今年国外市场不景气,订单量大幅下降。这就不得不迫使产品往国内市场转移,但目前国内LED产品绝大多数依赖出口,国内市场还停留在市政工程的需求阶段,商用和家用照明市场都没打开。这就意味着LED产品不好卖。后方“给力过猛”则是指国内LED市场投资过热,生产的产品过多且参差不齐。以佛山为例,5年前,做LED的企业还停留在两位数,到去年已经有200多家涉足,而现在已经超过300家,80%的佛山传统照明企业转型进入到LED行业。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产品积压、产能过剩的假象。
目前,国内LED企业基本就扮演着“打工”角色。国内做LED的厂家基本都是在“借鸡生蛋”———从国外买回大量的设备、买芯片回来自己封装,这就提高了LED产品生产成本,降低了企业利润;而且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本身达不到国际水准,在国内封装后芯片的质量下降,寿命缩短,后期维护成本非常高,所以LED行业的厂商常常是刚吞进去一笔资金就要吐出来;此外,新的生产项目也需要厂家先投资,极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,这也是大部分LED厂家生存艰难,以至于倒闭的原因。
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概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,一开始大家疯狂地涌进去,等到产能出现过剩再收缩,进入一个调整期。中小LED企业存在关门破产的危险,但对于未来LED照明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而言,这或许是一次即将发生的小波澜而已。
关键二:MOCVD国产化
MOCVD国产化倍受期待
MOCVD即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,是LED外延的最关键设备,其购置成本约占整个LED生产线成本的三分之二。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,对MOCVD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,而全球90%以上的MOCVD市场都被德国AIXPON公司和美国VEECO公司的垄断,目前我国生产型MOCVD设备完全依赖进口,每年需投入巨资来购置此类设备,而且维护和零配件的采购存在诸多不便。
LED外延工艺难度很高,外延薄膜质量、工艺均匀性、工艺重复性的严格要求对外延工艺开发、MOCVD设备开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,反应腔室气流场设计涉及腔室设计、进气系统设计、工艺组件设计、基片旋转系统设计、真空系统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等技术难度非常高,高温下的高均匀、高精度加热控制,同时,多个不同温度的工艺步骤在同一腔室内进行,工艺温度频繁切换,这些都对加热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精度控制要求高,且多步工艺在单腔室内频繁切换,对系统的硬件可靠性要求非常高,同时,LED外延工艺开发资金耗费巨大。
广东省中科宏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,由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(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)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共同设立,主要致力于推进MOCVD国产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工作。公司承担了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LED产业项目“MOCVD设备国产化”,项目计划总投资1.6亿元,研制可一次性生长48片2英寸氮化镓基材料的MOCVD装备并开展工艺验证。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,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。目前,MOCVD设备样机已安装完毕并转入生产工艺调试和验证阶段。
据了解,上述项目的技术来源为半导体研究所。半导体研究所自“九五”期间就开始了MOCVD设备的研制工作,从最初的单片MOCVD设备到多片MOCVD设备,MOCVD设备的研制也已有了十余年的历史,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。
关键三:蓝宝石衬底
疯狂投资下的降价谜题
作为外延片的生产设备,MOCVD设备的出货量一直牵动着LED产业的神经。2010年,受LED背光及通用照明市场需求扩大等影响,国内LED制造商积极扩充新产能,纷纷提高MOCVD规划数字。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随着国内上游外延领域的MOCVD规划数字不断飙升,导致2011年新一轮蓝宝石长晶及衬底项目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。
蓝宝石基板占LED成本高达两成,可算是LED供应链中成本最高的材料。2011年,多家LED企业开始布局上游LED蓝宝石领域,确保蓝宝石晶棒及基板来源多方化,从而提升其控管上游蓝宝石材料成本能力。再者,由于上游蓝宝石晶棒技术含量较高,不仅具有高毛利率的优势,且占基板成本比重达6成左右,因此蓝宝石基板厂也纷纷强化自产晶棒。
随着LED蓝宝石晶棒、基板产能陆续开出,关于蓝宝石基板降价的呼声此起彼伏。LED蓝宝石基板的价格也顺应市场期待,出现明显了跌价。但由于2011年新增产能要到2012年才会释放,加上多种不定因素存在,使得未来市场定价仍扑朔迷离,降价或不降价尚待时间才能验证。
从大局上来看,蓝宝石基板的格局已定,从应用市场、封装、芯片、外延片一层层往上到最原始的蓝宝石基板,需求与供给之间有反馈的时间差,也存在着人员到位,机器调整等因素影响。因此,目前来说产能是否过热还难以判别,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蓝宝石基板是否降价还有待市场进一步观察。
关键四:荧光粉
一出投机逐利者的炒作闹剧
稀土不稀,却在1个月内每吨价格上涨超过1000万元。从“白菜价”到“白银价”,稀土完美的演绎了涨价神话。以稀土为原材料的LED三基色荧光粉在三个月内由300元/公斤涨到1800元/公斤……疯狂的涨势不仅让业内人士为之咂舌,也让投机逐利者为之疯狂。
套用《大腕》里的经典台词,如果你在2011年3月份买了荧光粉,现在“加个零就能直接卖给下家”。常年处于正常价位波动的荧光粉,从3月份开始一路从300元/公斤暴涨至目前3000元/公斤,涨幅整整十倍。
浙江省照明行业协会副会长张林夫更是语出惊人,大致估算,全国半数左右的荧光粉,已经被临安的节能灯厂订走。做灯不如炒原料,为了不错过这场“盛宴”,连民间游资介入囤积炒作。
而2011年5月份以来国家对稀土资源的进一步调控政策,无疑增强了企业囤积荧光粉的“信心”:2010年国家稀土出口配额总量仅为3.0259万吨,同比降幅高达40%左右;今年上半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,较去年同期降低约11.4%。
被企业老板们看好的“囤粉盛宴”,却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不做灯管炒原料,是一种短视行为,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,企业停产后,老客户和熟练工都流失了,这些都是短期内很难弥补的损失。囤粉的企业想变现,起码要等到2012年的三四月份,但到时候是什么价格现在谁也说不准。
亏与不亏,抛还是不抛,闹剧如何收场自有分晓。猜到了开头,能否赌对结局?
关键五:蜂拥上市
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
2011年,我国LED企业加快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。
1月,雷曼光电正式挂牌上市。5月,国内LED封装企业鸿利光电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。6月,奥拓电子和洲明科技也成功登陆资本市场。7月,瑞丰光电加入LED上市公司阵营。10月,联建光电也正式挂牌上市。
11月25日,勤上光电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12月,聚飞光电、深圳万润、深圳长方、北京利亚德成功过会。
上市究竟是帮助LED企业突破瓶颈的 “灵丹妙药”,抑或只是“看上去很美”?
中国LED产业正迎来“百年不遇的时机”,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却让国内LED企业却忧心忡忡。受制于资金实力,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受到一定制约,特别是与台湾地区及国外行业龙头企业在综合实力上尚有一定差距,迫切需要运用资本力量实现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。
LED技术门槛较高,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及日本企业手中,内地上市公司更多从事的是封装和应用业务。如果内地LED企业不能在近两年内上市,或找到有实力的资本方,未来发展方向将充满不确定性,包括资源、人力等方面都会出问题。
如果能成功把握上市获得资本无异于撬动企业发展的杠杆,顺着上市的通道,企业将收获更广阔的未来。
实现上市,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过程,一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,同时为未来发展搭建一个可持续融资的资本市场平台;二是成为上市公司后,企业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;三是通过上市,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,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;四是企业上市可以形成巨大的广告效应,提高声望,树立品牌。五是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,实施并购战略。同时,上市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,拓展LED照明市场,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爆发式增长。
毫无疑问,上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融资途径之一。然而,企业“踩点”上市,不过是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”。在资本市场上,没有雪中送炭的故事发生,只有锦上添花的案例在上演。无论是LED 企业,还是其他照明领域的企业,大家只有脚踏实地,夯实企业基础,不断积淀品牌资源,才能在资本经营的路上梦想成真。
关键六:国家支持
《国家“十二五”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》力挺LED
今年第14期《求是》杂志,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《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》,提及扶持和发展LED 等节能产业。而科技部日前出台《国家“十二五”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了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产业的扶持重点。从《规划》中发现,海水淡化、新能源汽车、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均设定了具体的数字指标,而反渗透膜,零部件、整车集成技术与充电桩,LED 设备与MOCVD 国产化则成为三大亮点。国家“十二五”科技规划对LED 发展目标的表述为:2015年半导体照明占据国内通用照明市场30%以上份额,产值预期达到5000亿元,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世界前三强。而且LED 发光效率也有突破,在技术上已经可以满足通用照明领域的需求,今后,LED 照明成长力道强劲。为此,《规划》将半导体照明列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,未来五年,将重点发展LED 制备、光源系统集成、器件等自主关键技术,实现大型MOCVD 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。
关键七:挺进大西部
西部LED产业正在崛起
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推进,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。以重庆为例,预计到2015年,重庆将建成亚洲最大的蓝宝石基片基地,形成1800万片的年生产能力,产值接近100亿元,预计将占据全球市场30%的份额。预计,四联集团该投资动作将吸引蓝宝石基板、晶片封装、集成应用及相关技术等上下游厂商向重庆聚集,新的LED产业群聚正在形成。同时,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渐佳,很多跨国企业纷纷落户四川、重庆和其他西部省份。
毫无疑问,西部LED产业正在崛起,商机无限。
由于近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生产成本快速增长,雷士照明的扩产重点也放在了重庆的两个生产基地,其中,重庆万州生产基地已超过惠州成为雷士照明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。
目前,重庆已布局了产值100亿元的LED原材料企业大全新能源,以及年产值100亿元的LED芯片制造企业四联集团,雷士照明总部一旦入渝,重庆将形成一条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LED产业链。
2011年9月,GE西安创新中心暨西北区总部正式落户陕西省西安高新区,正式拉开了GE 公司在中国新一轮投资的序幕。该创新中心启用后,将从事照明、航空、能源等相关业务的技术创新、产品开发及工程服务。该创新中心将致力于进一步增强服务中国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,更好地服务于西南、西北、东北和中部市场。
2011年12月15日,飞利浦宣布,计划从到2015年累计投资超过2500万欧元,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兴建LED专业照明项目。
2011年年初,飞利浦就宣布在中国打造除荷兰和美国之外,另一个“本土市场”的战略规划。而投资西部是飞利浦"本土市场"战略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,此次投资标志着飞利浦在西部战略实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。
2011年10月,日本日立表示决定在重庆两江新区建立中国西部总部,有意就LED项目展开合作。
关键八:专利尴尬
如何突破专利网
美国学者理纳德?玻克维兹认为:“专利战略是一个保证你可以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工具。”此言不虚,在LED产业中,专利权正是国际企业巨头从事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之一,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目前LED产业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。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,采取横向(同时进入多个国家)和纵向(不断完善设计,进行后续申请)扩展方式,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。国际几家LED大厂充分利用与LED相关的知识产权,达到打击对手,维持自身市场地位的目的。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专利武器,抢占我国市场,对我国企业形成“外围内堵”的趋势与压力。
由于国内LED企业绝大部分发明专利都不是原创,都是在国际LED巨头原创专利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,与国际LED巨头打起专利官司,往往处于劣势。因此专利问题将严重制约中国大陆LED产业的发展。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实行有效的应对策略,是中国大陆LED产业需要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
研发投入差距;国际LED照明大公司达成的专利策略联盟,造成当前中国LED产业专利战略被动局面的原因;企业规模小,尚未形成合力;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等原因造成了当前中国LED产业专利战略被动局面。
如何突破核心专利?一方面加强自主创造,另一方面,中国LED要想突破专利困局也应高度重视战略合作和战略引进,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合作。再一方面,在专利竞争处于弱势之际,加强产业技术研发联盟、行业专利联盟建设,组建专利池,加强专利共享,以加强联合应对机制,提高应对国际纠纷的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。
总之,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形势,立足自主性核心技术,在加大创新性研发力度的同时,善用专利联盟与争取国际合作,才能在目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竞争格局中获得一席之地。
关键九:人才瓶颈
中上游人才最缺 基本靠海归
随着LED产业的迅猛发展,LED人才需求问题将日益凸显。据了解,很多LED企业采用各种方式争夺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企业当中来,主要原因是由于LED人才紧缺。
据统计,目前国内各类LED 相关规模企业已超过4000家,其中封装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 家,LED 器件封装能力约600亿只/ 年,以此对比,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供给依旧杯水车薪。无怪乎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公开表示,“在中国LED 外延片行业现在最缺的是什么,不是钱,也不是机器,是良好训练的工程师。”并为此开出“双倍再双倍”的价码。
对于人才,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饥渴,一直是LED产业发展以来的常态。而2011年爆出的“挖角”风波是最好的印证。因此,为高速发展的这个行业储备人才已是迫在眉睫。
高校方面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大连民族学院、华北科技学院、北京大学等院校都将新增光电学相关专业。这些高校专业的新增将会有效地缓解LED人才紧缺的问题。
而在中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,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,及哈尔滨海格科技、哈工大固态电子等部分黑龙江省半导体照明产业骨干企业共同达成“黑龙江省LED人才培养基地”建设协议。此举意在搭建LED人才培养平台,推动黑龙江省LED人才培养基地建设,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。
急于发展LED产业的地方政府也按捺不住,纷纷出台优惠政策,大肆招揽高新LED人才。东莞市政府发布《公告》称,将重点引进LED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。在佛山,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、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、佛山市部分高校三方共同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意向书,将联手破解LED人才短缺瓶颈。而未来5年佛山南海区政府将投入20亿元支持LED人才的培养。
关键十:标准出台
深圳标准,LED产业新规则
先进的技术实力固然是产业决胜的基础,但是标准的制定才是把控游戏的关键。毕竟再先进的技术也要符合标准才能进入市场。目前国际的产业竞争,可以说更多的是从制造业向高层次的技术标准迈进,很多国际产业巨头通过掌握标准而牢牢地扼住整个产业的“咽喉”,依靠标准和专利技术来获取高额利润。
今年7月29日,国标委正式发布了《反射型自镇流LED 灯性能要求》《反射型自镇流LED灯性能测试方法》《LED 筒灯性能要求》《LED 筒灯性能测试方法》4个立项标准。这标志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于2010年7月发布的《LED 筒灯》和《反射型自镇流LED 照明产品》技术规范将升级为国家标准。
8月29日,深圳LED产业标准联盟发布了12项技术标准,整个产业正从加工制造向更高层次的标准制定迈进。全国LED企业多如牛毛,自然参差不齐。长期以来国家标准的缺位,导致地方企业生产的LED产品规格不同,无法标配兼容,极大地影响了国内LED市场的发展及国内LED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。
此次共发布了12项标准,主要包括LED产业的智能控制、隧道灯控制装置、背光组件、平板灯等12项技术标准。深圳LED产业标准联盟相关负责人说,这是深圳首批推出的LED产业地方标准,这些标准还将上报到广东省、国家标准化委员会,一旦通过审核,将成为省级、国家级的标准。
标准一直是LED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,标准缺失、标准滞后也一直是LED产业发展的瓶颈。有关LED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密集出台,但这些标准能否真正成为指导企业生产的准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。现阶段我国LED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、企业标准等如何制定,需要各界认真思考,应建设协调一致、互为补充的标准体系,以规范产品和市场行为。
LED之家小提示:若文章图片无法显示,又急需查看图片,请将需求文章的网址发往邮箱:wantled@163.com ,本站将尽快将相关图片回复到您的邮箱。
相关词语:
LED巨头 新能源 国内LED LED项目 LED照明市场 节能环保 LED专业 LED制造商 国际LED LED封装企业 LED产业链 LED芯片 LED背光 LED封装 LED生产线 半导体照明 照明市场 LED产品 LED照明 LED市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