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国际照明展
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(光亚展)
光影显示元宇宙展 2025年5月27 - 30日

芯片企业与供应链,全线瞄准AI PC 2025年爆发增长

人工智能(AI)应用的最终落地,不止接入云端大模型,考虑到数据安全和个性化属性,在端侧具备相应的算力同样重要。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,PC的AI化进程也在迅速铺开,各大软硬件与供应链企业都在竞逐这一新市场。

今年以来,IDC、Counterpoint等机构的数据均显示PC市场的回升,而Canalys的数据更是指出,AI PC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达到880万台,总体渗透率达到14%,环比成倍增长。可以看出,AI PC的渗透加深已成为既定趋势,将会引导后面的消费电子业发展。

2024年第二季度AI PC出货情况 来源:Canalys

从最核心的处理器方案来看,Arm阵营的高通与联发科将对X86阵营的英特尔和AMD发起竞争,有利于解决AI PC最为形成痛点的价格问题。而阵营的多样化,也将为供应链企业、ODM厂商提供更多机会。

目前来看,供应链铺开与软件应用的扩展还需要时间,结合目前消费电子仍有待于整体性的周期反转,故而多方有利因素的交汇点会在2025年,届时将成为真正的AI PC爆发“元年”。

两大处理器阵营相接,WoA迎来超车机会

传统X86阵营一直在CPU领域占据统治地位,到了现在的AI时代,英特尔的酷睿Ultra与AMD的锐龙AI 300都集成了CPU+GPU+NPU三大核心,全方位营造AI竞争力。但另一方面,微软作为操作系统的提供者,却已经在开辟Wintel联盟以外的第二阵线,促成Arm阵营更大规模地进入PC市场。高通作为Arm阵营的核心一员,多年来在PC市场扩展Windows on Arm(WoA)的努力也正借着AI东风成为现实。

在今年6月微软打响Windows 11 AI PC的概念之后,高通骁龙X系列处理器顿时炙手可热。该系列在去年最先打响的骁龙X Elite以4纳米工艺打造,与X86阵营的对手们具有同样基础。今年4月发布的骁龙X Plus在性能参数方面进一步升级,且在同频下的功耗低于X86芯片,加之算力达到45TOPS的NPU,可为笔记本电脑提供长续航、高算力的杰出AI体验。

高通骁龙X系列性能指标 来源:Qualcomm

Arm阵营在AI时代有望“超车”,这一机会当然不只属于高通一家。作为另一大SoC大厂,联发科也不会坐失良机。之前消息传出联发科也将联手英伟达开发AI处理器,预计三季度完成设计定案,并在明年上半年推出。如此一来,X86与Arm阵营将各有两家厂商参与正面对决。

总的来看,Arm阵营与微软联合推动WoA,为了争取份额势必会带动AI PC整体价位下降。Canalys预测,2025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,对整体PC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40%。对供应链厂商来说,巨大的机遇也将是触手可及。

有利因素齐备,供应链期待2025年增长

AI PC前景广阔,但其产品形态还有待更加完善,Arm阵营作为挑战者,也需要些时间才能发展的更加成熟。结合各种变量,供应链更加期待2025年的表现。对于今年旺季的预期,之前PC市场已经连续两季度正向增长,所取得的较高基数使得ODM厂商普遍对第三季度看法保守。

就笔记本电脑来看,ODM厂商广达与仁宝预估,第三季度出货将与第二季度大致持平,全年也将大体持平或有所降低。纬创与英业达相对乐观,对第三季度与全年都认为会小幅增长。之所以放低预期,首先是现在处于两波换机潮的中间位置,此外也是因为AI PC产品形态尚未完善,难以激发企业级与消费级客户的采购意愿。

当前阻碍AI PC普及的重要因素是价格,因AI仍属高端应用,需搭载NPU的高端处理器才能带动,故而AI PC整体定位属于高端。而在应用端,目前的AI PC也只停留于以API方式调用端侧大模型,用于音视频处理、文字生成图片、PPT生成等各个工作,跟理想中的自然语言交互、个人专属的智能助理有很大差距。

在应用层面,各方客户对AI的接受度都很高,但要求和期待同样高。企业端用户升级AI PC需要支付高昂成本,故只会为成熟化的AI应用买单,且要确保数据安全,要求在端侧就能负载运行AI客服、音视频处理等复杂任务。对消费端客户来说,最看重的是价格降低,期待主流级产品也能具备更强算力,更好完成文生图、PPT设计、图片处理等轻量化任务的要求。

但以目前来看,AI PC不论在应用成熟度还是普及度,都有很大提升空间。对于这双方面的痛点,系统商、软件商与硬件方案商都在寻求更佳方案。包括微软打造AI化的Windows 11,以及Arm阵营为AI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等,都是AI PC推广的重要努力。

以当前消费电子现状而论,各大软硬件上游企业必然力推AI PC普及,各方因素达到成熟,也将对OEM、ODM等供应链企业形成推动力。从换机潮周期和方案完善的时间点来看,2025年无疑是值得期待的。2024作为调整之年,各大供应链企业也没有放松布局,为接下来的增长蓄势。

本文来自ICNET。 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edjia.com/article/pid-3954.html

快速评论 发表新评论

您还未登录!登录后可以发表回复

文章评论 0人参与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7-9836-0047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admin@ledjia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0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