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雷士照明大股东、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获任雷士董事长,以及今年1月雷士创始人吴长江重任雷士CEO,雷士“吴王配”正式登场。挥别了去年内斗的阴影,如今两个男人共同执掌雷士,王冬雷和吴长江究竟谁才是雷士的“男一号”呢?
“难兄难弟”
德豪润达与雷士的资本合作,被视为“抱团取暖”
2012年12月,德豪润达斥资16.5亿港元,收购雷士20.05%股权,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。其中,吴长江将11.8%的雷士股权转让给德豪润达,手中只剩下6.79%雷士股权。与此同时,吴长江将认购德豪润达增发股权,并将成为德豪润达第二大股东。
彼时,双方都陷于困境中。德豪润达备受媒体质疑,称其LED芯片加工设备开工率不足,缺乏下游“出海口”;雷士方面,虽然吴长江已回归经营层,但仍然面临着两道题:一是照明行业向LED加速转型,雷士急需LED产品稳定渠道;二是雷士几大股东势均力敌,董事会仍缺乏核心,需进一步稳固。
于是,这对“难兄难弟”一拍即合。德豪润达上游的LED芯片、封装技术和产品,刚好与雷士下游的渠道相结合,共渡行业转型的难关。吴长江曾说,双方之前就有采购上的合作,也希望进行资本层面的深度合作,他曾建议德豪润达购买其他股东的雷士股票,“不过对方表示要与我本人利益进行捆绑方能深度合作”。在此背景下,双方拿出了换股方案。
或许是年纪相仿、创业经历相似、同为实业起家,让这两个人有了更多共通的理念,并做出了深度捆绑的大胆决定。
1964年出生、祖籍安徽蚌埠的王冬雷,比重庆铜梁人吴长江年长一岁。两人均工科出身,充满创业激情。
吴长江1994年成立惠州明辉电器公司,出任董事长;1998年,联合两个高中同学凑齐100万元成立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,雷士2003年销售额已达3.2亿元。
王冬雷则于1995年携全自动电脑控制面包机技术,到珠海投资办厂;他创立的德豪润达后发展为小家电龙头企业,并在2004年成为国内中小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。
2009年,王冬雷将目光投向LED产业;2010年,雷士在香港主板挂牌交易。两家公司都驶入新的快车道。
王冬雷与吴长江还有一个共同点——“敢赌”。2009年至2012年,德豪润达在LED上投入超过50亿元,成为国内LED芯片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。而吴长江即使在2005~2006年雷士创始股东分家期间,向外筹钱也要做大雷士全国的销售网络,这张网络支撑雷士成为国内最大的照明企业。
“看准就干,而且要干就干"老大"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王吴二人。
他们亦有互补之处:王冬雷对研发、制造感兴趣;吴长江则擅长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。
磨合“三重门”
如今,王冬雷作为雷士新任董事长,已掌控雷士董事会,并对雷士战略决策有话语权;而吴长江则稳定了自己手中的雷士经营权。
有人认为,这是吴长江再次“以退为进”。
2005年,雷士创始股东分家时,吴长江已经上演过“以退为进”的好戏。他将自己的股份以8000万元转让给另外两位股东,离开雷士。然而,不到一周,雷士全体经销商“倒戈”,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,结果是另外两位股东各拿8000万元,彻底离开了雷士。
这次的情况类似。吴长江坦言,自己是“舍大股东之位,换取雷士(向LED)的转型成功”。与此同时,吴长江去年一度失落的雷士经营权、决策权,可借“外力”失而复得。今年1月11日,王冬雷出任雷士非执行董事的同时,吴长江重任雷士的首席执行官。业内认为,在王冬雷4月5日出任雷士董事长之后,吴长江回归雷士董事会只是时间问题。
但无论如何,吴长江在雷士内部“一言堂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。即使吴长江重回雷士董事会,他在决策上也会受到王冬雷的制衡。这也正是作为资本投资者代表的阎焱,愿意将雷士董事长一职让出的原因。
雷士与德豪润达的资本合作,掀开了中国LED照明行业并购重组的序幕。但双方的磨合,还需要处理好“三重关系”:一是德豪润达和雷士两家上市公司的利益如何协调;二是在雷士渠道里,德豪润达和雷士两个品牌的产品如何协调;三是王冬雷和吴长江两人在雷士内部如何分工协调。
上述业内人士透露,今后王冬雷将主要制订雷士战略,吴长江则负责雷士的具体经营。
其实,谁是雷士“男一号”并不重要,关键是王冬雷和吴长江两位强人都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规则,为了雷士的长远发展而各司其职。
吴长江曾说,在雷士上市之日起,雷士已不再是他个人的雷士,CEO的职责就在于让企业成长、盈利。而王冬雷昨天(11日)透过助手向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表示:“不能聚焦雷士内斗,这页已翻过去了!”但愿,他们都能做到。
LED之家小提示:若文章图片无法显示,又急需查看图片,请将需求文章的网址发往邮箱:wantled@163.com ,本站将尽快将相关图片回复到您的邮箱。
相关词语:
LED产业 国内LED LED芯片 封装技术 LED产品 LED照明 设备 德豪润达 上市公司 中国LED 电脑 中国 公司 企业 经营 合作 收购 采购 背景 控制